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多国原料药供应链中断。中国疫情已得到控制,大部分企业已复工,作为原料药大国,其全球地位更加凸显。
3月26日,习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提出,“中国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帮助全球抗疫,同时,中国的原料药也迎来了发展机会。
疫情影响
原料药涨价
受疫情影响,企业停产、物流中断、下游库存消耗殆尽,全球原料药告急。
2月27日,FDA报告美国第一起因疫情引起的药品短缺事件。此外,印度也限制了26种活性药物成分(API)的出口。
原料药涨价更是屡见不鲜,以维生素为例,作为大宗原料药,其下游需求基本稳定,价格波动主要由供给端变化引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多个维生素品种市场报价大涨,其中VB1、生物素、VK3、VA等涨幅居前,2020年3月12日的报价分别较1月9日的报价上涨了105%、91%、63%和55%。(图1)
我国是维生素生产第一大国,疫情在中国得以控制,成了缓解全球原料药紧缺局面难得的希望。
中国领衔原料药出口
印度原料药率先进入欧美市场,印度拥有美国FDA批准的DMF号的数量比美国本土企业还多,占比高达40%。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拥有DMF的数量占比已提升到11%。(图4)
亚欧美出口占比近九成
目前,我国原料药出口企业已过万家,其中,有些企业的出口量已过万吨,如2019年珠海联邦制药出口1.14万吨,山东新华制药达1.11万吨。(图6)
印度原料药、中间体对中国进口依赖度提升
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大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原料药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印度、意大利、西班牙等原料药大国均受到疫情的重创,中国正为全球提供战疫的中国经验和物资援助,中国的原料药更为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