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仿制药出海之路对比及对我国医药国际化的启示 Comparison of the Generic Internationalization Way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Its Inspiration to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麦丽谊,陈 昕,安金蒙,蒋 杰,杨 峋 (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广东东莞 523808)
摘要:印度仿制药产业无论在医药制度、创新意识及国际化战略等方面都先于我国,已建立了全球竞争优势。本文比较中印两国仿制药产业在获批情况、医药制度、质量认证及国际化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为我国仿制药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我国应把握国家医药国际化战略机遇,借鉴印度成功经验,确定适合我国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仿制药;国际化 以下为文章节选
在仿制药销售价格低、研发成本低、可及性强、仿制药生产企业形成规模和国际原研药专利到期、国内外巨大仿制药发展空间的大环境下,我国仿制药正处于发展的最佳时机。然而,我国仿制药产业竞争力离国际水平仍有一段距离。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比我国提早10余年,抢占了国际市场先机,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仿制药生产基地之一。印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药品供应国,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占有重要份额[1]。2015 年FDA 共计批准575 项简略新药申请(abbrevitive new drug application,ANDA)申请[2],其中印度企业获批数量占了1/3,而中国企业仅占获批数量的1/30 左右。 中印两国的国情相似,对中国和印度仿制药之路进行对比分析,学习印度制药产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仿制药走向国际具有启示意义。 1 仿制药市场发展动态 1.1 仿制药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经过各国药政部门批准的仿制药被认为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治疗可替代性,并且价格低廉,各国医疗体系采取各种激励机制鼓励使用仿制药,各国药政部门也发布了各类政策加快药品审批流程。同时,仿制药凭借其相比原研药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风险小、回报快的优势,加之各国制药水平的提升,各国药企大力开拓仿制药新“蓝海”,仿制药产业快速膨胀。根据IMS 数据,2015 年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高达1 930 亿美元[3],据报道,预计到2020 年,全球仿制药市场将超3 500 亿美元[1]。 1.2 美国仿制药市场是各国药企必争之地 走出国门是各国药企扩增产值、提升竞争力与企业影响力的必由之路,美国因药品监管制度完善、公正、科学等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过去10 年一直占有全球医药市场份额的30%以上,其中仿制药处方量已占其药物处方的88%。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药品市场之所以得到各国制药企业的青睐,还得益于这些国家/ 地区的药品监管制度相比发展中国家严谨,药品进入门槛较高,因此药品市场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回报较高。根据FDA 橙皮书的信息,几乎没有一个品种具有超过40 个仿制药竞争的情况,这与我国一个品种具有上百个批件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2 以美国市场为例对比中印仿制药国际化情况 据印度药品部数据显示,印度全国有一万多家制药企业,能够生产几百种原料药和六万多种制剂,其中60%的原料药和25%的制剂销往全球100 多个国家[9]。在美国,仿制药每年将近千亿美元的市场,被全球不到100 家药厂分享,其中印度企业占30 多家。因此,本文以中印两国在开展美国仿制药研发与生产方面的现状进行对比,以兹为我国仿制药国际化发展模式提供建议。 2.1 印度制药企业ANDA 申报不完全统计 目前印度境内拥有FDA 认证的药厂数百家,可向多个国家出口数千种获得FDA 批准的药物和制药原料。至今为止,印度已有数十家企业获批数千项ANDA 申请,本文对印度制药大型企业ANDA 获批情况进行不完全统计,具体结果详见表1 和图1[ 不包含撤市药品和新药(NDA),数据更新至2017 年6 月2 日]。
2.2 中国制药企业ANDA 申报不完全统计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发展的历史机遇,国内制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时机成熟,过去10 年已经有10 余家国内企业不断探索进军国际市场的机会。至今,已有不少企业的药品通过美国FDA 的批准,本文对我国制药企业ANDA 的申报情况进行不完全统计,详细信息见表2 和图2( 不包含撤市药品和NDA,数据更新至2017 年6 月2 日)。
2.3 中印制药企业仿制药研发生产能力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近年来我国仿制药产业正在经历蜕变阶段,但相比印度仿制药龙头企业,仍有一定距离。目前印度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药品进口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印度已经孕育了包括SUN、AUROBINDO、DR.REDDYS 等多家世界级仿制药企业。综合分析上述几家印度企业发现,基本遵循了“大宗原料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专利仿制药( 非规范市场) →通用名仿制药( 规范市场) →创新药物”的发展路线,对比我国制药企业,两国的仿制药发展道路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同[12—14]。 2.3.1 产业格局不同 我国与印度的医药产业发展经历了类似的关键阶段,然而,两国在每一阶段所经历的医药产业制度有所差异,导致二者的产业格局产生差异。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5] :①印度在1970—2005 年并未对医药产品进行保护,印度药企可不受限制地开发跨国企业仿制药,推动印度制药企业的发展。相比而言,我国经历了短暂的医药产品不受保护时期(1984—1992),过早采用了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标准,反而不利于我国药企学习国际先进制药技术,制约我国医药产业技术的提升与高质量仿制药的开发。②在发展早期,印度采取的是限制外资药企的政策,同时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竞争环境。印度政府从产业扶持、鼓励认证及金融支持等方面引导和鼓励本土制药企业的建立与发展[23]。 药品价格管制法案(DPCO) 的颁布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跨国企业的垄断地位,促进了本土制药企业的成长。在我国,医药产业是对外开发最早的产业之一,宽松的制度环境在促进外资企业落户的同时,严重压缩了本土药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在药价控制方面允许原研药单独定价,这在当时处于医药技术能力较低的环境下,实际上是为外资医药企业扩张提供制度保证,打压了本土企业的积极性。 2.3.2 国际化历程不同 得益于印度政府1970 年制定的<专利法>允许印度制药企业合法仿制专利药并可在本土及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实行,使得印度制药企业国际化更早,并在这个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技术资金,虽然这一政策在印度2005 年通过的新专利法案中被废止,但足以让印度制药企业完成从大宗原料药出口到仿制药再到抢仿药和创新药出口的过渡,实现了从非规范市场到规范市场的国际化战略改变。 2.3.3 科研投入、认证层面不同 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是印度制药企业积极开发新药的两大动力,如SUN PHARMA 公司2015 年研发投入高达195 亿卢布,同比去年增长87.7% ;而 我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2015 年我国研发投入前20 名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仅6.31%~15.76% [18]。由此可见,我国药企研发投入相比印度药企差距尤为突出。印度积极鼓励专利创新与保护,重视化学成分和特种成分药的专利研究,在成药研发能力较低较弱的情况下,尽量在相关的专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如DR.REDDYS,最早利用印度专利法对化合物保护的缺位,开发全球最畅销药物的仿制产品_ 拜耳医药的环丙沙星和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基本奠定了其在印度制药业的龙头地位。虽然我国制药企业正在不断正视这个问题,但仍相对较弱;而在认证层面,我国目前获得FDA认证厂家较少,而印度是除美国外获得FDA 批准药厂最多的国家。 3 印度制药国际化模式对我国仿制药国际化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制药行业一直保持“仿制药大国”的现状,目前国产药品基本全是仿制药,其中95%以上为普通的片剂和胶囊等剂型,并且经常有超过100 家甚至200 多家企业生产同一品种药品的现象。解决我国仿制药的模仿窘境,加快国际化进程刻不容缓。 3.1 把握国家医药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产业优势 不难发现,印度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其紧随国际动态的战略,无论是SUN PHARMA 还是DR.REDDYS 等典型印度药企,都紧紧围绕着国家及国际医药发展战略及印度政府有利于制药发展的宽松环境,迅速制定明确的公司发展战略,避免企业自身的短板,成功地实现公司的产业升级与国际化。 3.2 重视自主研发投入,加强专利保护,提升市场竞争力 印度2005 年实施了新<专利法>之后,制药企业走上了“仿中有创”的道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产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如印度SUVEN 提出C-R-A-M-S 方针,扩展了技术研究领域,为产品研究提供广阔空间[19]。 3.3 通过兼并购、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我国本土药企整体规模较小,除以浙江华海为代表的几家较为大型的企业外,医药技术创新以小型研发机构与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缺少资金与团队,产业化与规模化受到限制,从而阻碍其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应鼓励这些中小型企业通过兼并购强强联合,提升竞争能力。同时鼓励已经积累一定资本的本土药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兼并购国际上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中小型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可喜的是,海外并购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药企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21]。如浙江海正于2012 年与全球最大的研发制药企业辉瑞公司合资组建了“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致力于包括品牌仿制药在内的专利到期仿制药品;上海复星医药于2016年高价收购印度GLAND PHARMA,充分利用印度与中国制药领域的优势互补,推进复星医药药品制造业务的产业升级和国际化进程,成为中国药企交易金额最大的海外并购事件。 3.4 树立国际化目标的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建设 国际化不只是产品进出口,而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方向,包括战略、模式、产品结构、技术、管理、文化等元素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19]。一些创新型的印度公司纷纷投资建立获得FDA 及欧盟等认可的实验室和厂房,企业内部全方位地贯彻国际化思想[23]。如RNABAXY 公司提出的“成为以研发为主的国际制药公司”,以及DR.REDDYS 提出的“以研发为先导的国际制药公司”都体现了国际化的思想。近几年我国医药政策体制改革也体现着“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如<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等制度都是我国医药制度向欧美等国际高标准靠拢的具体表现,尤其是认可采用同一生产线、在欧美和日本国家获得上市许可的仿制药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指导原则以及临床数据国际互认制度,促使东阳光、齐鲁等国内企业多个产品借海外申报纳入国内申报“优先审评”程序,鼓励我国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以国际高标准为研发目标。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愈加重视仿制药的发展,从2012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到今年贯彻落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仿制药工作开展如火如荼。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仿制药贸易的大国,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经验合理布局制药产业,做好规划投资,采用贸易出口和资本输出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开拓海外市场;同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引进人才,研发生产同步和国际接轨,提高中国制药企业竞争实力,改善中国制药企业国际形象[27—29]。我国华海药业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制剂国际化榜样,从单一的原料药中间体生产起步,经历了“医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仿制药”的产业升级过程,并正在前往创新药的路上,成为了我国制药国际化的先行者之一 |